年综合产能350万吨,主营产品彩涂板年产能260万吨。
中新网河池7月29日电(记者 林浩)“桐盐古道博物馆竣工典礼暨桐盐古道学问研讨会”28日在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弄竹村举行。
东兰县武篆镇人大主席黄汉敏表示,桐盐古道博物馆将成为展示本地学问遗产和历史的重要平台,是当地传承优秀传统、弘扬乡土学问的学问殿堂。希翼博物馆进一步拓展发展领域,积极组织相关展览活动,寻求更大发展空间,为学问交流与展览提供服务和方便。
桐盐古道博物馆所在的弄竹村地处广西大石山区,自清光绪年间(公元1899年)前后,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桐籽榨油作坊基地。桐油是中国古代建筑、造船等最常用的一种原料,市场需求量巨大。弄竹村盛产梧桐树,每年全村的桐果经过油商收购,汇集到上弄雨屯,分拣、晾晒、蜕皮、蒸馏、捆扎、碾压、出油、装桶。然后经人力和马驮运输,从上弄雨出发,途经江平、西山、巴马,历时3日到达广西百色田阳集市。田阳的大油商再将桐油进一步加工,最后由海路或陆路运输,部分飘洋过海销往亚欧各国,部分由陆路运往中国其它地区。弄竹的油商卖出桐油后,在当地买入桂西北山区短缺的食盐,再经3日长途跋涉返程。常年的往返贸易,由此逐渐形成一条“桐盐古道”,当地壮语称“贝安”。
据悉,这是在海拔高约990米的桂西北,首次被发现的较为集中的商业和加工业历史学问遗产。目前,上弄雨屯尚有榨油作坊遗存约5处。“桐盐古道”也集中体现偏远艰苦山区民众敢闯敢干的创业精神。
2016年以来,桐盐古道博物馆策展人王有毅对相关文物进行搜集整理工作,发掘、收集、征集相关竹编、石器、钱币、陶器、瓷器、年画、家具、劳动器具、手工器具等各类文物逾300件(套)。
“为更好地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好这些珍贵文物及文物遗存,切实做好成果转化,反哺社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大家决定将祖屋改造成博物馆。”王有毅说。此次竣工的博物馆将一座位于历史遗存附近的荒废老房子进行加固改造,从用材到展陈的每个细节都颇为讲究,尽量不做大改动,基本保留原来风貌。这也是全国首家以“桐盐古道”命名的博物馆。
王有毅先容,桐盐古道博物馆计划分三期建设,目前竣工的是该馆第一期项目。接下来,计划对历史学问遗存进行场景复原、最大限度恢复原貌,建立融合展览、互动、文创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当天活动现场,当地村民们饶有兴致地进入博物馆观展,探讨桐盐古道学问,有些村民还主动提供相关桐盐古道活动线索。
据悉,桐盐古道是一条在广西西北部,以人力脚夫、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全长约200公里,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完)
【编辑:刘阳禾】众多外国媒体对川藏铁路首条动车线开通运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成都)等议题的报道,都是成都构建多主体、立体式大外宣格局的重要表现。。
- 今日热点
- 天津市河北区:锚定数字经济新赛道发展智能科技产业
- 援藏助藏--西藏频道--人民网
- 强观察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金融市场影响几何?
- 武警某部组织开展新兵专业训练
- 数字与实体双重赋能 “万物有灵”敦煌数字瑞兽限量发行